社会新人的消费算计,比高考还努力

2019/6/15 16:34:3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:公司动态


“我想要......”

“不,你不想。”


这大概就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,同时面对惨淡的工资和生活的需求时上演的纠结戏码。


因为收入有限,社会新人们在实现“XX自由”的路上需要一步步升级打怪: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小赵为了橱窗里的一身套装,盘算着要少买几条牛仔裤;刚实现车厘子自由的小张,又为了种草已久的香奈儿泡泡水粉底液犯了愁;平时游戏氪金都要思忖再三的小李,宁愿吃点土也要得到那双觊觎已久的AJ......

 

这些人,可能是即将走出校门拿着微薄实习工资的准毕业生,也有可能是工作两年,卡里余额永远停留在3000元的职场小白。他们,都是刚踏入社会,拥有较高文化水平和高度对称消费信息的“社会新人”。


★ 你是哪种社会新人?  ★

 

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,社会新人们深谙此道。而消费,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。“钻研型消费”的概念应运而生。

 

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唯品会出品的一份《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》,给出了社会新人的消费特征画像,基本囊括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场景——

 

越没钱越会花的“省钱系研究生”:因为收入少得可怜,他们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嗅到质价比最高的货品所在。有近九成社会新人要通过比价才会最终购买商品,近八成会参与打折、秒杀等特价活动;

 

越年轻越敢花的“假富玩家”:对于喜欢的大牌穿戴、高端护肤品,即使通过消费贷、分期等手段,也不惜大额支出。这样的社会新人占比超50%。

 

此外,还有通过养宠物、买抗衰产品等消费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的社会青年们——新蚁族,等等。

 

这些分类中,其实只透露着一个最简单的诉求:社会新人们希望用最划算的成本,换取最优质的商品和最舒适的生活。




庭芬是刚刚步入职场1年的小白,作为一个95后女生,她天生热爱研究服装、包包、护肤品、美妆。

 

她对蕾丝裙的种类如数家珍:“有化纤蕾丝、棉蕾丝、刺绣蕾丝、睫毛蕾丝等,好的蕾丝穿上身非常好看,化纤蕾丝比较廉价,穿起来像蚊帐,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。我有时候觉得一些达人还不如我了解得多。”

 

去年唯品会大促时,庭芬一口气入手了三件羊绒大衣。“专门等到打折的时候买的,自己很认真地挑选过,品牌不错,价格不贵,非常适合穿去上班。”庭芬表示自己对服饰鞋包相对注重品质,平时会投入大量时间比价,寻找性价比最高以及自己最喜欢的那款。

 

“我可以为了一件大衣,在网上找半个月,直到选到最好的。”庭芬直言。

 

唯品会的另几组调查数据十分应景——

2018年唯品会“616”大促中,90后社会新人的人均销售额为325.5元,同比增长12%;客单价也从2017年的224元增至250元;
2019年至今,社会新人在唯品会大牌折扣频道“唯品快抢”和“最后疯抢”的订单数占比接近1/3。

“质量好”和“性价比高”,就是最能影响初入社会的90后购买动作的因素。其中,68.53%的90后购物时首要关注质量,65.6%首要关注性价比。

 

眼下消费的概念已经从降级喊到了升级和分级,消费的主场也已经从五环内流到了五环外。但不管怎样,消费的本质不会变,那就是人们对“好货+便宜”的执着。尤其对于社会新人来说,低价和高质价比永远是他们买东西时心里的两杆称。

 

而这也成了这届年轻人向电商零售市场抛出的一个诘问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特卖的春天★

 

在众多的电商概念中,同时拥有“好货”和“便宜”这两种显性基因的,是特卖。而特卖模式的天生使命,就在于要同时解决以下两件事:商家库存顽疾;消费者如何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货品。

  

不用担心特卖没有市场。


品牌,尤其是服装品牌的售罄率往往很难达到100%,零库存只是售卖的极端理想状态。可以说,只要品牌有库存,特卖的市场就不会缺失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所说的“特卖”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销品“尾货清仓”,而是“畅销品库存”。

  

美国的奥莱以“特卖”的模式,已经发展为一家Shopping Mall性质的大型购物中心,成为一个成熟且独立的零售业态。它的特卖业态难以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有着丰富且有说服力的品牌产品和买手资源,以保证上架货品的款式和季节及时性。




买手制在中国也得到了应用。被称为“线上奥莱”的特卖电商唯品会,就依靠着在全球组建多达千余名成员的买手团队,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中和其他模式做出了区隔。据了解,唯品会海外买手团队中95%以上都是外籍,他们的作用,就是挖掘国外的小众精品,来应对国内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

 

而依仗着特卖这一不同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的打法,唯品会也得以抓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下众多品牌通过存量变现的需求,同时也在电商消费人群中拢获了一大批的拥趸,坐稳了特卖电商头把交椅。

 

待到份额趋稳,2014年就已占有特卖市场近40%市场份额的唯品会,一度尝试扩充电商全品类,从服饰到美妆甚至3C家电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。

 

彼时,唯品会刻意将“特卖”这一最明显特征隐去了一段时间。

 

直到近年,红利消失的口径之外,电商的增量还在悄然浮现,消费主场和用户群体开始从城市中心往外蔓延,低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成为一道待解的题,更多对价格敏感的电商平台走上了竞技场。于是,2017年年中,唯品会顺势选择了“回归特卖”,重新将聚光灯照在了自己的先天优势基因上。


从“专门做特卖的网站”到“品牌特卖”,几字之差,讲的却是一个不尽相同的故事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★ 如何重新定义特卖★


社会新人对特卖的需求也体现在了数据上——

2018年,唯品会付费会员SVIP中,社会新人占比达27%。2018年,社会新人新增超级VIP人数较2017年同比增长242%,远超其他年龄段。2019年一季度,唯品会总活跃用户数达2970万人,同比增长14%;注册会员约3.3亿,新增用户中90后占比超50%。用户的增长推动了平台订单数的增长,一季度,唯品会总订单数为 1.165亿单,同比增长29%。

对于唯品会而言,目前面对的新议题是:有什么样的新玩法能留住这些年轻的用户?换句话说,特卖模式还能怎么做?


特卖的核心是好货和价格优势,在这基础上,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的表达,这需要平台方与品牌方有更深度的结合与运营。纵观各家电商的做法,总结下来无非这三个要点:和品牌方打造有差异化的专供款;采用买手制,让产品更加精致;利用大数据做选品把控。

 

以唯品会为例。目前,6000余家与唯品会达成合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中,已经有部分品牌为唯品会的大促准备好了专供款和专供色。另外,与一二线的国际品牌接洽,也是唯品会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在做的事情。

 

在选品机制上,唯品会采用买手制和大数据选品相结合。

 

特卖模式下的买手制,解脱了传统分销渠道的束缚,缩减了品牌货品到消费者中繁琐的中间环节,降低了经营成本。不过,买手制过于依赖买手对于市场趋势的预判,海外买手制能够跑通,建立在买手对当地消费者的足够了解之上。

 

所以,唯品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,以选品系统为主,精干的买手队伍为辅。

 

入了库的货都会在选品系统里跑一下商品的健康度,以检测这批货里畅销款的比例。精干的买手团队,意味着用户在唯品会上买到的不仅仅是低价的折扣商品,更是价优物美的精品爆款。

 

而这些,都将在今年的“616年中特卖”中迎来一场考验——6月16日,社会新人们的主场——唯品会以“大牌钜惠,三折封顶”为主题的折扣现场临近。

 

如今,为社会青年们减免消费的成本和精力,已经成了“特卖”这种模式所承担的新义务。

 

不要小瞧特卖,更不要小瞧这届年轻的社会新人。







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
    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我来说几句吧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